01 最近有个新闻,挺值得一说—— 有个女硕士,先后在基金、券商、银行工作过,算是高知专业人士。 18年辞职,专职炒股,结果积蓄都搭进去了。 去年10月开始偷窃,被抓现行…… 这事能上热搜,因为反差特别大。 很多人以为学金融或券商基金工作的专业人士,都很懂投资理财,更容易在股市里赚钱。 其实并没有。 如果专业知识多,学问高,学历牛,就更容易在股市里赚到钱,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,早就取代巴菲特的位置了~ 力哥06年入市,07年从事理财工作,十多年来,我见过的各类机构专业大神和民间野鸡股神不计其数,总结下来一句话—— 从来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 10次选择,总有几次对,几次错。 很牛的人,认知、逻辑、悟性、盘感都一级棒,的确能在一段时间内做到10对9。 反之,很蠢的人,10错9也很常见。 比如时不时爆出的内幕交易还亏钱的新闻,真的是“蠢贼”。 但只要观察周期拉足够长,即使巴菲特对未来的预测,也做不到10对9,能有7-8成胜率,已是天才。 哪怕老巴自己的投资回报率,这些年也表现平平,完全靠第一大权重苹果拯救。 如果没重仓苹果,这些年业绩真不能看。 像朱少醒这种基金长跑名将,能有7成胜率,只要持之以恒,老骥伏枥,让复利发挥真正威力,就已经能获得吓死人的长期回报—— 有些很有名的经济学家,经常喜欢在媒体上指点股市,激昂文字,说得头头是道,听得心潮澎湃…… 过去10多年,我曾长期跟踪某知名经济学家,发现在大行情判断上,的确错多对少,10猜能有8错,我都觉得像“反向指标”…… 尤其是07年和15年两次大牛市结束时的判断,全错。 早在2013年,他就高呼未来的机会在股市,不在楼市,“人无股权不富”,拼命鼓吹卖房炒股。 现在说这话,问题不大。 但他说这话,可是在2013年…… 我跟踪过的这类经济学家/财经专家,还不止一个,很多都是笑话。 当然,我自己也好不到哪去,很多人觉得我说的话也像笑话。 但我有一点不同。 我猜对了,会拿出来嘚瑟;错了,也会承认错误,不断拿出来自黑~ 我在《给我的这段人生,做个阶段性总结》里说过,很多人管我叫“反向指标”,其实我也做出过不少神准的判断。 但整体看,我的赢率估计最高也就6成,再高没有了,否则我也去做基金经理,年薪八位数,谁还高兴写理财科普文啊~ 大家别小看6成,我以前讲技术分析的文章里说过,最牛的技术分析,能把赢率从50%提高到53%、54%,甚至56%,长期坚持,也能获得很不错的回报。 突然想到另一个新闻。 三季度超火的“量化基金”,最近表现萎靡,被广泛吐槽,不过如此。 之前的文章也详细剖析过:《最近,逆势上涨!》 量化基金完全依靠数学模型,成也模型,败也模型,在模型成功运行前,谁也无法断定模型是否优秀。 如果是个有问题的模型,很可能被带沟里。 而且市场一直在变,过去成功的模型,未来不一定继续成功。 像最近的市场,就特别难把握节奏,行业涨跌轮替毫无规律,像电风扇一样,今天刚刚大涨,明天就能大跌…… 很多股市小白,总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切实际的过高预期,觉得自己能抓住每一波热点转换的行情,吃到每一块肉。 听哥一句,不可能的。 巴菲特做不到,朱少醒、张坤做不到,王亚伟、徐翔做不到,力哥做不到,量化模型做不到,你,一样做不到。 纯属妄念。 很多人靠运气赚的钱,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,最后一定会凭本事亏回去。 想靠炒股赚钱,真是很难的事。 02 怎么才能在股市里长久赚钱呢? 最近,景顺、富国、交银三大基金公司,共同发布了一份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。 他们想解答一个问题:为什么基金赚钱,基民不赚钱? 答案早就有了,力哥说过无数遍。 只不过人家统计了4000多万真实客户的5亿多个行为数据,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。 1、交易少,更容易赚到钱 统计结果显示,虽然男女基民比例差不多,但不管哪个统计口径,女基民的盈利比例和平均收益率,都高于男性。 对应的是,女基民交易频率明显低于男性。 男性3.08次/月,女性2.57次/月。 这张图更清楚,交易频率和盈利概率/收益率成反比。 投资不是搬砖,越勤奋越赚钱。 投资更像钓鱼,只要在确定有鱼的池子里下沟,然后唯一要做的,就是耐心等待——不管风吹浪打,都不要放弃。 过去20年,普通中国人最容易赚大钱的投资,就是买房——买了放着就行,啥都不用干。 力哥在《“对不起,我们离婚了”》一文里分析过男女性别差异。 男性天然主攻,注重力量和速度,风险偏好高,更不耐烦。 女性天然主守,注重耐力和灵巧,风险偏好低,更能耐得住性子。 所以遇到亏损,男基民更容易斩仓,换个基金下注;女基民更容易忍住,等到花开结果。 2、钱越多,越容易赚到钱 如图所示,年纪越大的人,盈利比例越高,收益率越高,当然,投入金额也越多。 年龄越大,说明经验越丰富。 有无经验,的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 但另一方面,年龄越大,说明积累存量财富时间越多,可投本金越多,心态就更淡定,不浮躁,不急着赚快钱。 所以钱越多的人,越容易赚到钱。 但也很难苛责那些只能拿出几千块的小年轻,太急功近利。 贫穷本身,就是无法摆脱贫穷的原因。 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,不可能考虑10年后的发展蓝图,更不可能为养老未雨绸缪。 3、能否持有3个月,是盈利关键 持仓3个月以下的客户,平均收益率是负数。 一旦超过3个月,盈利比例和平均收益率就会大幅上升。 随着持有时间不断变长,收益率也持续提升。 持有10年以上的客户,几乎全部盈利。 但从性价比上看,持有1-3年的盈利概率最高。 因为18年以来这3年,A股整体向上。 但再往前看,就是上一轮股灾和熊市,收益又会大幅回撤。 说明在A股,长期投资并不是一直傻傻持有,还是要对大行情做一个择时,情绪高点要撤。 4、大部分基民是“反向指标” 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张图。 但凡股市大涨,群情激奋,估值昂贵的时候,买基金的人总比卖基金的人多很多 比如07年、15年、20年和21年初的上涨行情中,买入额都大幅增加。 股市大跌,市场萎靡,估值便宜的时候,卖基金的人总比买基金的人多。 比如11-14年的熊市期间。 大部分人永远是市场热的时候,才开始关注股市,投入资金;市场冷的时候,不闻不问。 这种心态,注定错过低位,买在高位,怎么可能赚钱? 你可能会说,现在是什么时间?该买还是该卖? 别的我不敢说,但中概股基金肯定是黄金卖出垃圾价的时候。 我知道,肯定有无数人会驳斥,无所谓,正因为很多人的反对,我才有可能最终赚到钱。 5、再好的基金,绝大多数基民也拿不住 84%的基民,收益率在-30%到+20%之间,就赎回了。 很少有人能长期熬得住超过30%的亏损。 类似于现在恒生互联的状态。 但更少的人能在大幅盈利情况下,依然拿着。 收益率超100%才赎回的,只有1.16%。 而像富国天惠、景顺鼎益这种长期大牛基,成立以来,累计涨幅超2000%…… 6、定投有助于赚钱 很显然,定投比不定投的客户,更容易赚到钱。 根本原因,可能就是下面这张图显示的—— 定投客户,小额持续投入本金,压力更小,心态更平,也更有耐心,所以投资时间更长。 时不时有人为搏眼球,高呼“定投是一场骗局”! 定投本身不是啥神奇的赚钱秘籍,它本身也有明显缺点,比如钝化效应。 但定投真是最符合人性的,普通人最容易坚持下去的一种傻瓜投资策略。 讲真,力哥自己已经不怎么定投了。 因为我股市里存量资金太大,定投钝化效应明显,意义不大,我基本都在做网格收割。 在我觉得合适时机,做一次性集中加/减仓。 比如去年3季度,清仓黄金ETF。 今年2-3季度,逐步建仓茅台,减仓石油基金。 今年7-8月,大幅加仓中概互联。 这个月,则大幅减仓有色ETF,清仓石油基金,同时加仓军工ETF。 但我不认为,第一时间把我的操作告诉大家是好事。 上面说过,我的赢率不过6成,我对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做了充分考量,我能承受看走眼的风险,但很多人不能。 我说加仓军工,可能只占我总资产3%。 但有人听我说加仓军工,可能一下子能加到100%…… 一般人太容易断章取义,只看到我说一句话,就盲目跟风。 我脑子里装了一片“海”,说出口的只是一片“浪花”。 但很多人脑子里没有这片“海”,偶尔看到一片“浪花”,以为就是“大海”! 对普通人来说,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定投,能最大限度避免犯错。 03 上面这些统计,总结起来一句话—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 股市永远在惩罚急躁的人,奖励有耐心的人。 股市赚钱很难。 但股市赚钱,也可以很容易。 如果实在按捺不住躁动的心,我给你两个锦囊: 一是买封闭式基金,你中途想买不能买,想卖不能卖。 二是买年金险,虽然潜在回报低一点,但贵在确定性极高,而且同样想卖不能卖(损失太大)。
- 我的微信个人号
- 我的微信个人号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2
- 我的微信2扫一扫
-